×
联系我们
  • QQ客服
  • 客服电话
    4008786641
  • 官方微信
  • 现代客服
返回顶部
.clear

媒体中心

Shendi.org

研发中心

Shendi.org

江苏”新基建“29条政策解读与观察

文章来源:未知作者:信创工程咨询
时间:2020-07-13 15:28 访问量:

 

“江苏新基建”导读

 

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是“新基建”重要的组成部分。近日,江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信息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以29条具体措施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扩大信息消费。“江苏版”29条政策措施有哪些亮点,各地如何推进落实?

 

 

“江苏新基建”解读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扩大信息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解读

 

经省政府同意,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信息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等重要指示的具体举措,也是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和升级、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增强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力和新动能的重要抓手。

一、政策背景

近年来,省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信息化加快发展。进入“十三五”以来,先后制定出台了《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十三五”智慧江苏建设发展规划》、《智慧江苏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全省信息化发展。2019年,我省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达到82.7,位居全国第三、省区第二;数字经济规模超过4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在5G网络建设应用方面,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发布了全省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65亿元,截至今年4月底,共累计建设5G基站3.1万座,在全省各设区市核心区及省级以上开发区形成连续覆盖的5G网络。其中南京、无锡、苏州三市作为先行试点城市,已经形成大规模连续覆盖。积极推动5G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环保等领域试点应用。组织电信运营企业与镇江、连云港、省交通运输厅等签署5G网络建设和应用战略合作协议,组织电信运营企业与各行业企业签订5G试点应用项目超过400个。落实推进国家“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重点储备了融合应用项目120多个。

在信息消费扩大升级方面,我省制发了《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品”行动实施方案》,苏州市、徐州市成功创建国家新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5个项目获得工信部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3家企业、6个街道、1个基地获得国家第三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涌现出孩子王OTO生态服务平台、苏宁无车承运人平台、随易食行生鲜电商平台等一批重点消费级互联网平台。开展全省首批智慧健康、智慧养老、智能家居、智慧交通等领域优秀产品遴选,集中培育50家信息消费企业和81个优秀产品服务。2019年全省信息消费规模超过5600亿元,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9万亿元,信息消费拉动相关领域产出达到1.9万亿元。

今年以来,新冠病毒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为确保今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国家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新基建、消费扩容提质等一系列扶持政策。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4月28日,李克强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和消费升级。在此背景下,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迎来了新的重大机遇。加快布局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将新一代信息技术链接到经济社会各领域,对稳投资、促消费、助升级,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的带动潜力巨大。

二、政策着力点

疫情期间,省领导多次就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作出批示。省各有关部门及各设区市积极行动,省内300多家软件信息服务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了近600个线上服务产品,有力支撑精准化疫情防控和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据初步统计,一季度全省约有5.2万家企业应用省内平台线上服务,约700多万移动端用户师生在线互动授课。可以预见,线上消费、在线办公、网络协同、云端服务需求将大幅提升,大力促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军企业、加快信息消费高端产品供给成为当前发展重要抓手。

制定《政策措施》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加快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落地实施,打造新基建、新消费、新制造,让企业、群众享受到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红利。二是加大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点解决5G网络、大数据中心等建设推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选址、供电、资源开放、频率干扰等,带动整个经济稳定持续增长。三是大力发展线上消费、网络消费等新业态新模式,充分挖掘释放信息消费和互联网经济有效需求,对冲疫情冲击造成的不利影响。四是引导企业加大信息化投入,推动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释放数字经济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主要举措

《政策措施》包括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释放信息消费增长潜能、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保障措施4个部分共29条。

(一)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第一部分针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速提档的问题,提出了5G网络建设、“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新一代数据中心和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等5条政策措施。5G网络建设方面,提出了扩大5G建设投资规模,今年共投资120亿元,新建5G基站5.2万个,实现各市县城区、重点中心镇5G网络全覆盖;对完成建设任务及采购计划的电信、广电运营企业给予支持,对符合条件的5G基站实施电力直接供电;各级财政投入建设的公共区域及公共资源面向5G等网络设施免费开放。工业互联网建设方面,对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打造“5G+工业互联网”典型工业应用场景与融合应用标杆项目建设的重点企业、单位给予支持。新一代数据中心布局方面,对新建、扩建符合国标A级或T4建设标准的超算中心、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项目,保障用地、能耗指标配额,并推动转供电改直供电。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快国家、省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支持车载终端后装投放、充电桩建设,加大在公交、出租、环卫、物流、工程机械等领域车联网示范项目推广应用力度。

(二)释放信息消费增长潜能。第二部分针对传统消费受疫情影响回落的难题,提出了智能终端设备升级换代、超高清视频推广应用、智能家居场景化应用、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制造,以及智慧健康、智慧养老、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物流、智慧文旅、智慧环保、智慧警务建设等11条政策措施。智能终端设备方面,对消费者购买5G智能终端设备按销售价格一定比例给予套餐补贴,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智能型家电产品,鼓励企业开展智能终端产品以旧换新。超高清视频方面,加大4K超高清视频节目供给,打造 4K超高清示范小区和体验门店。智能家居方面,加大新型消费类电子产品供给,建设5家以上信息消费体验中心。智能网联汽车方面,重点研发L2-L3级智能网联商用车,支持整车企业推出智能辅助驾驶量产车型。智慧民生和社会治理方面,组织开展全省线上线下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打造覆盖家庭、社区和机构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网络,完成100所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培育认定,建设无车承运人监测与服务平台,开设线上“文旅超市”实现文旅产品和服务供需精准对接,完善“生态环境公共服务APP”等智慧环保服务产品,加快推动智能泛在感知网、“城市大脑”、“公交都市”、雪亮工程等建设。

(三)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第三部分针对企业和产业发展受疫情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促进软件产业和互联网经济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智能制造示范应用等7条政策措施。软件产业和互联网经济方面,重点发展核心基础软件、工业软件、新兴平台软件、信息安全软件,对首次入围中国互联网百强的企业给予2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认定为互联网平台经济“百千万”工程的重点企业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大数据云计算产业方面,建立我省大数据重点企业库,支持和鼓励大数据在工业、农业、警务等重点行业应用,对数据开发与应用大赛、“i创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给予奖励。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方面,鼓励龙头企业牵头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人工智能测评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推动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组织区块链应用示范项目评选。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方面,组织实施30项国家、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工程重点项目,新培育50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0家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0家“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基地,新增3.5万家核心业务上云企业,培育3000家左右星级上云企业。智能制造示范方面,新培育省级示范智能车间200家,遴选10个示范引领作用强的省级智能工厂项目。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发展创意农业、观光农业、认养农业、都市农业、分享农业等新业态,打造“互联网+”“乡村综合服务网络”。

(四)保障措施。主要提出了4项政策措施。一是重大项目扶持。围绕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领域,培育遴选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重点示范项目,开展强链补链和项目储备,建立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督促评估制度。二是优惠政策落实。符合条件的软件企业所得税享受“两免三减半”政策,制造企业发生符合条件的信息化建设费用可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新增项目放宽用地纳税条件,支持各地发放“信息消费券”“消费补贴”。三是财税金融支持。支持多元主体参与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省级相关专项资金对新型信息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给予优先支持。四是人才发展支撑。引导各类创投机构参与种子期、初创期人才企业股权投资,依托江苏股权交易中心设立“人才板”,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双创”企业提供信贷服务。

 


 

 

“江苏新基建”观察


 

为确保今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江苏高度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全省信息化发展。江苏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发布了全省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推动信息消费扩大升级。

 

数据显示,江苏省上“云”企业超过22万家,物联网业务收入占全国“半壁江山”,数字经济规模位居全国第二,占全省GDP比重超过40%。《2019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白皮书》中,江苏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指数位列全国第一方阵、数字经济产业规模指数领跑全国,成为国内数字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江苏省“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9条政策提出,重点发展核心基础软件、工业软件、新兴平台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和区块链,鼓励龙头企业牵头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人工智能测评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推动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组织区块链应用示范项目评选。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应用,组织实施30项国家、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工程重点项目,新培育50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0家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0家“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基地,新增3.5万家核心业务上云企业,培育3000家左右星级上云企业。

 

 

培育新动能

软件产业创新发展

 

 

订单、生产、库存、物流、财务……一个软件把工厂装进老板口袋,这曾是扬州制汇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罗红宇的一个设想。如今,由他与团队历时数月研发推出的生产协同管理软件“E企管”将它变成了现实。目前,该软件已在江苏、河北、广东等省的120余家企业得到应用。

 

因为该项目,扬州成为全国工业制造信息交流分享的大数据中心。公司通过双软认证,陆续推出“E企管”“AI样本”等新产品,帮助中小型制造企业智能化运营管理,快速获取客户需求信息,实现精准营销等。

 

扬州依托宏普、南开之星、仪化信息等工业软件企业及亚威、扬力、牧羊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制造业企业开展高端数控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产品数据管理、工艺软件、仿真测试等软件研发,大力发展工业数据集成、工艺加工知识库、工业云等应用服务。

 

 

有了工业软件的工业生产车间正在悄然变身“智慧工厂”。在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的智慧展厅里,公司企划部经理仲从庆展示了一款神奇的三维模型软件,可以实时查看工厂里的每个角落、每个工人。如果工人的活动范围超过了警戒线,系统可以及时报警,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随着控制技术、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的发展,工业自动化产品正迅速覆盖从工厂的现场设备层到控制、管理各个层次。“NT6000分散控制系统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一款工业自动化产品,我们称之为工业自动化‘皇冠上的明珠’,它打破了国外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垄断。这套系统可解决多变量、非线性、滞后性等复杂对象的控制难题,提高信号传输的精度和速度,降低投资。”仲从庆说。

 

从2010年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中国软件名城”称号以来,南京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作为全市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重点,集聚资源要素、创新发展路径,以软件名园、名企、名品、名人、名展为抓手,实施产业地标打造行动,加快向国际软件名城迈进。

 

江苏省“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9条政策提出,培育软件产业创新发展新动能,定期征集和发布关键核心软件技术攻关指南,重点发展核心基础软件、工业软件、新兴平台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等。建设重点软件企业培育库,分类分策培育骨干软件企业。鼓励软件企业与制造业企业深度融合,加快工业技术软件化发展,支持工业APP汇聚平台以及微服务资源池建设和推广,组织省内重点软件企业研发推广智慧交通、智慧医疗健康、智慧环保等智慧江苏建设重点领域应用软件。支持建设自主开源软件社区,鼓励使用开源平台进行软件开发,引导骨干企业部署基础性、前瞻性开源项目。支持软件开发云应用,鼓励建设软件工程化平台,推广应用首版次软件产品,推广使用软件价值度量规范。

 

 

攻关核心技术

积极布局前沿新经济

 

 

“苏州锦鲤好运等你”消费激励活动火热进行。为每周、每月抽奖活动提供保障的,正是同济区块链研究院的“梧桐链公证摇号系统”。

 

“梧桐链公证摇号系统利用区块链中数据一经写入即无法篡改的最大特性,为摇号应用加入了区块链技术的强信任背书,确保摇号结果的公平公正。”苏州同济区块链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3月,该院研发的区块链公证摇号系统正式上线,已在购房选房、车位选择、学校招生以及“口罩预约摇号”等多个场景中得到应用。

 

近日,江苏省工信厅发文支持苏州市以相城区为主体创建江苏省区块链产业发展集聚区,这是目前江苏唯一一个区块链产业发展集聚区。

 

近年来,相城区积极抢抓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超前谋划、提前布局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当前,相城正加快推进区块链企业技术创新和应用研发,加速区块链产业集聚发展,助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造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安全可控的区块链创新样板。

 

 

“机器换人”有利防控更有利生产。在江苏鸿凌达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20台机械设备全部开足马力。虽然员工没有全部到岗,但是企业刚刚技改投入使用的自动化PI复卷机生产线已经使产能恢复到100%。

 

江苏鸿凌达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经理陈瑶说:“由于我们的自动化程度比较高,所以我们能够维持正常生产,对于整个疫情防控方面压力是减轻了很多,下阶段,我们将增大投入,对自动化产能进行设备升级,在疫情防控期间,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也提升我们的自动化能力。”

 

复工复产以来,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众多企业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采用智能机器人、机械臂等无人化生产方式,减少人员聚集,既有利于疫情防控,又保证了生产的稳定进行。

 

江苏省“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9条政策提出,组织开展工业智能建模、工业机器视觉、病理细胞诊断、人工智能算法框架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面向制造业重点领域开发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产品。鼓励龙头企业在人工智能重点领域牵头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人工智能测评中心,培育一批人工智能领域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打造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支持评价、检测、计算等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各设区市争创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组织区块链应用示范项目评选,开展省级及以上优秀项目需求对接。

 

 

瞄准产业升级

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接到通知后24小时内完成机械调配、在线监测上百台工程机械使用情况、累计监控工作时长2199.83小时……这是去年12月中旬才刚刚完成A轮融资的徐工信息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在火神山医院建设中交出的一份答卷。

 

疫情发生后,汉云平台第一时间调配在线设备驰援,平台技术人员24小时奋战,实时监测设备健康状态,为施工进度保驾护航。此外,平台还通过调配在线设备驰援河南、北京、西安、珠海、徐州等地,助力各地建设“小汤山”医院。徐工信息CEO张启亮表示:“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及时搭建起协同办公类平台,规划生产协同并风险预警,还可以实时采集相关数据从而提升生产透明化程度,这些优势在疫情期间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徐州在重点设备上云方面,以徐工汉云、赛摩协同制造平台为重点,推动全市制造业企业设备接入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对在省星级上云企业评定中获批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上云企业,分别给予15万元、10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购买公有云服务的企业按省补助标准进行1:1配套补助,以上奖补资金按现行财政体制负担。

 

 

早在今年大年初二,扬子江药业集团口服液2号车间就已经“火力”全开了。面对市场需求量增长了70%以上的情况,集团通过线上筛选,找出了145名符合疫情防控和生产操作条件的员工“集结”上岗。此外,扬子江药业还充分发挥其建立的智能制药工业互联网的优势,在线上对物料采购、产品生产、检验和放行等多个环节进行提前部署,并为药品的生产、放行、供货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

 

“我们车间临时组建了GMP动态检查小组,通过平台报送各类生产信息、疫情防控信息。在数据的支撑下,我们有信心保证每一支药都符合质量要求!”该公司一名生产指挥负责人说。

 

泰州市深入实施企业互联网化提升计划,利用大数据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大数据在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全流程各环节的应用,不断发展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兴制造模式,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泰州市还着手建立面向不同行业、不同环节的工业大数据资源聚合和分析应用平台,力推工业企业与互联网跨界融合,促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等技术在全产业链的集成应用,推动智能车间建设和制造模式变革。

 

江苏省“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9条政策提出,组织实施国家、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工程重点项目30项,新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0家、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50家、“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基地10家。积极组织电子、机械、化工、纺织、冶金等重点产业集群骨干企业承担国家、省工业互联网技术攻关任务。瞄准产业升级和智能化发展,加强13个重点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标杆工厂、优秀解决方案、特色基地的培育,将重点产业集群优秀标杆项目、新模式新业态项目、服务支撑体系项目,纳入工业互联网重点项目库。支持工业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云化软件产品和服务,加快数字化转型。全年新增3.5万家核心业务上云企业,培育3000家左右星级上云企业,新增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通过评定企业400家以上。